如何“下得去、融得进、干得好”,看市委组织部选派的扶贫工作队队长的答卷……
把基础做扎实 让群众得实惠
——记市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主任、含山县林头镇毛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二三事
“任其职,就要尽其责。”今年4月30日,何奇同志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到林头镇毛滩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,这句话从他第一天到毛滩起就一直念叨在心、干在实处。
△上图左二为含山县林头镇毛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奇
“把机关好作风、好方法带到村子里来”
“村看村,户看户,农村富不富,关键看干部”。“新官上任”的何奇认为,抓扶贫,先得抓班子、抓队伍,抓好村“两委”班子建设、加强扶贫工作队自身建设是重中之重。他到村后,就牵头制定了村扶贫工作队工作制度,建立了日记录、周例会、月通报制度,以及与村“两委”联席会议制度,拟订了毛滩村脱贫攻坚方案。同时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契机,推进村子日常工作的规范化,每周制定工作计划,明确责任到人,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,改变了村子平时工作胡子眉毛一把抓,检查前“临时抱佛脚”的工作状态。有村干部说:“村子工作一般都是这样的,哪能和市里相提并论?”何奇立场很坚定:“把制度建起来,把好习惯培养起来,整个班子的素质自然就会慢慢提升,只有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,扎根基层一线、敢于冲锋陷阵的扶贫工作队伍才能满足当前村子发展的需要”。他还经常和村干部谈心谈话,组织扶贫队和村干部晚上学习,尤其强调要把扶贫政策学深学透,每一个人都要做政策的明白人,增强运用政策和转化政策的能力。两个月里,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班子工作互相磨合,形成了整体合力。“虽然偶有矛盾,但是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”何奇说。
“扶贫光靠几个人不行,得大家一起干”
毛滩村扶贫工作任务重,情况复杂、矛盾多、压力大,是一块难啃的“硬骨头”。何奇深知,光靠扶贫干部是不行的,一个人犹如沧海一粟,只有一群人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,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广泛动员群众,依靠群众,才能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更快地走出贫困。必须充分发挥村民“大管家”、自然村长、党员、群众代表的作用,让他们结对帮扶贫困户,要求他们多跑,多问,多关心,随时反映贫困户现状,传达意愿诉求。
有的村民们看到别人享受扶贫政策,自己却没有,不免产生不平衡的心理,时不时抱怨几句:“扶贫就是个地下工作、秘密工作。”针对这种现象,何奇高度重视,严抓民主评议和公示工作,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会议,严格对照贫困户识别原则,将标准逐一解释清楚,让参会群众熟知贫困户识别的认定条件。此外谁穷谁富,左邻右舍知根知底,何奇经常鼓励他们积极提供意见,从而在扶贫工作上接受村民的监督,赢得群众的认可。此外他还常常在会议上说:“村子里的发展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利益,希望大家能为本村的发展出谋划策,提建议的人多了,办法自然也就多了,发展的思路也就清析了。”
“直面矛盾和问题,不回避、不怕难”
基层矛盾多,经常有人上访,何奇格外重视上访工作:“这是了解群众诉求和真实意愿的最直接的方式”。不管群众反映什么问题,他都会正面解决,从不逃避问题。曾经就有村民为了争低保名额而互相攻击:“我家这么困难凭什么不能办低保,别人家比我家有钱多了,是怎么评上的?”何奇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,如果确认不符合条件后就会耐心解释,并说:“谁家如果不符合政策但是办理了低保,你可以随时向我们举报,一经查实,必定取消他的资格。”不仅接访的时候主动上前,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:“有困难可以直接找我”,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提供给别人。有时候村民晚上还会给他打电话,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。
在新一轮的精准识别中,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都被清理出去了,贫困户进来容易,退出难。其中就有一个老太太,家里有两个儿子,工作都很不错,生活条件也比较富裕,此次被摘掉了贫困户的“帽子”,她心有不甘,不依不挠,天天跑村部骂,骂的村干部们都拿她没办法,何奇站出来和村书记说:“走,我们俩去做思想工作”。顶着老太太的骂声,他们反复地和她说政策,讲道理,一次谈不拢就谈第二次,最后终于把她给说服了。
可以说,绝大多数的贫困户都是怀着感恩的心,借助外力激发自身内在动力努力脱贫,但是也有个别贫困户不是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埋头苦干,而是想钻政策的空子,想要谋取政策以外的东西,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,在这一点上,何奇态度很坚决:“我们可以在感情上多关心他们,但是政策上必须要坚守原则。扶贫是惠民政策,但绝不是人人都可以坐享其成的福利。不能助长他们不劳而获的惰性思想,要唤醒他们脱贫致富的志气,精神脱贫不可忽视”。
“思路决定出路,路子对头就要坚持下去”
毛滩村农民增收渠道单一,农业产业效益低下,何奇意识到只有从产业方面推进,才能够实现整体脱贫,改变全村贫困现状。他和村书记连着好多天深入到田间地头调查研究,寻找荒地和资源,征求农户意见,拟定了产业脱贫规划,经过市县有关部门的多次论证,他最终决定,依托毛滩村的资源优势和种植特点,加快发展特色大米,着力培育品牌专用粮食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,同时突破以往产业发展的瓶颈,采用“龙头企业+大户+农户”模式,筹划建设500亩吊瓜生产基地,实行订单化生产、优质优价,村集体获得固定分红,种植大户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,增加贫困户收入,并与其他产业贫困户建立合作关系,为他们做好技术指导与销售等服务。
“扶贫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,我不敢有丝毫懈怠,定不负所望,不辱使命。”何奇如是说。
往期精彩:
征稿启示:
1、“马鞍山组工”是中共马鞍山市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公众号,欢迎大家积极投递原创稿件。
2、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、联系方式,投稿邮箱:maszgwx@163.com
—— 马鞍山组工 ——
关注是最好的鼓励 | 分享是最大的支持